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院长 > 喃喃自语 
发菩提心 | 第四篇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20-04-10 来源:本站

067 发菩提心(四)2020.4.10(农历3.18).mp3
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新的一天,让我们一起努力、共同进步!


 

发菩提心

 

昨天我们简单了解了发菩提心的原因和广大功德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样来发起菩提心呢?

 

四心具足,真正圆满



   

省庵大师在《劝发菩提心文》中说,有四种发心,如果都能够做到,才算真正圆满发了菩提心。哪四种发心呢?

 

第一种发心,正发菩提心。文中说道:“既不求利养名闻,又不贪欲乐果报,唯为生死,为菩提。如是发心,名之为正。”这是说,正发菩提心有三个条件:一、不求现世名闻利养和后世人天果报。二、具足出离心,“唯为生死”。三、发菩提心,“为菩提”。

 

第二种发心,真发菩提心。文中说道:“念念上求佛道,心心下化众生。闻佛道长远,不生退怯;观众生难度,不生厌倦。如登万仞之山,必穷其顶;如上九层之塔,必造其颠。如是发心,名之为真。”

 

这是说,真发菩提心,就要离开虚伪。一、要有真实成佛利益众生的心,“念念上求佛道,心心下化众生。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菩提心的内涵。二、具备坚固不退的心,即“闻佛道长远,不生退怯;观众生难度,不生厌倦……”也是我们常说的,“假如热铁轮,于我头上旋,终不因此故,退失菩提心。”

 

因为知道众生在六道受苦,而六道众生无一不曾为我们的父母。决定度他们成佛,不论成佛的路有多远,不论众生多么难度,为了让一切如母之有情得到究竟安乐,一定要坚持到底。这才是真发菩提心。

 

第三种发心,大发菩提心。文中说:“众生界尽,我愿方尽;菩提道成,我愿方成。如是发心,名之为大。”“大”指愿大,一者度尽一切众生。只要有一个众生没度尽,我的愿就不会穷尽;二者直至圆满佛果,我的大愿才算完成。

 

第四种发心,圆发菩提心。文中说道:“若知自性是众生,故愿度脱;自性是佛道,故愿成就。不见一法,离心别有。以虚空之心,发虚空之愿,行虚空之行,证虚空之果,亦无虚空之相可得。如是发心,名之为圆。” 

 

这是说,发心到究竟处,不见一法离开心而别有。所谓的众生、佛道都是自性本具的,没离开自心。而心是找不到相貌的。因此,以虚空之心来发虚空之愿,行虚空之行,证虚空之果,如此发心才合乎于本性,故名圆发菩提心。

 

以上简单介绍了四种发心标准。有了标准才不不会落入邪心、伪心、小心、偏心。我们懂得了怎样发心,就要在生活中去落实。

 

善用其心,随事发愿


  

印光法师倡导佛弟子常诵《华严经·净行品》,依于经中所说,举一反三,随事发愿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《净行品》中文殊菩萨告智首菩萨:“

联系我们
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
普寿寺客堂电话:0350-3354537 13593225901
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 
普寿寺三加一
五台山文化书苑
她在丛中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