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持戒
作者:admin
发布日期:2020-02-16
来源:本站
春暖乍寒,但春天的脚步一直向前迈进。智者说: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!
今天略略谈谈持戒。
持 戒
佛法包括戒、定、慧三学。戒律乃定慧基础,是佛门弟子防非止恶的行为规范。戒有出家戒、在家戒,但五戒是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的根本。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大恶病中,戒为良药;大恐怖中,戒为守护;死暗冥中,戒为明灯;于恶道中,戒为桥梁;死海水中,戒为大船。”
弘一律师开示说:“‘持戒’二字的意义,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!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,就是想来生再做人,最低的限度,也要能持五戒。”
一、不杀生。“不杀群生,悉养物命,令众得安。”成就慈心美德,获得长寿之果。
三、不邪淫。“不犯外色男女,护戒奉斋精进。”成就贞洁美德,获得家和事兴之果。
四、不妄语。“不欺于人,护口四过,无得贪欺。”成就诚实美德,获得一言九鼎之果。
五、不饮酒。不饮用具有酒色、酒香、酒味及一切能醉人的饮品。成就理智美德,获得内心清明之果。
古人常将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作比对,认为互相对应。
“不杀生”对“仁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。”仁者爱人,也爱一切众生,不忍食其肉,又怎忍夺其命?
“不偷盗”对“义”
子曰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《增广贤文》云: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讲义气之人,怎会盗人财物?
“不邪淫”对“礼”
《论语·颜渊》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《孔颖达疏》:“礼者,别尊卑,定万物,是礼之法制行矣。”守礼仪之人,怎会犯他人妻女呢?
“不饮酒”对“智”
陶渊明所作戒酒诗句“世上有十恶,酒算其中一,往往醉误事,过量伤身躯”道出了多少饮酒误事者的惭愧、忏悔之心。刘禹锡一句“护戒先辞酒,嫌喧亦彻琴”,又表达了多少仁人君子奉戒清修之意。理性智慧之人怎会贪著杯中之物?
“不妄语”对“信”
《论语·为政》云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“信”即忠厚诚实、言而有信。有信之人怎会妄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