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院长 > 喃喃自语 
慈心不杀 | 第一篇
作者:编辑部 发布日期:2020-03-25 来源:本站

开示52 慈心不杀(一)2020.3.25(农历3.2)~1.mp3
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新的一天,愿大家开心、吉祥!


佛法广博,从何入手?应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;再者,应慈心不杀、爱惜物命

 

昨天谈到开发佛性,印光大师说:“众生心性,与佛同俦,由善恶业,报分人畜。人有智识,畜无技术,恃强陵弱,遂杀而食。成家之子,不借重债,况杀彼身,但图口快。怨恨固结,历劫互偿,试一思及,中心痛伤。”

 
这段开示的大意是说:众生都有佛性,都可以成佛。但由于所造善恶业不同,所以就有了报身为人和报身为畜的差别。人类智商高、知识广,畜牲却没有技术本领等。有人因此倚仗自己的强势来欺凌弱者,杀害动物食啖其肉。世间有了家室的男子,并不会在外大规模借债。为了饱享口福杀生食肉,由此欠下命债,岂不愚痴可怜杀业所结的冤仇是非常深重坚固的,果报难逃历劫互杀互啖。每每想到这些,心里真是万分痛苦悲伤!
 
以上印光大师慈悲恳切地说明了杀生的过患,我们实在应当引以为戒! 

慈心不杀即是仁


  
无论古今中外,仁慈是人的天性,故慈心不杀即是仁。
 
《尚书》云:“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。”意即爱惜生灵、不事杀戮的良善品德,合乎人民共同的心意。
 
《孟子》曰: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“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”人人皆有悲悯之心。贤善之人对于飞禽走兽,见到它们活着,不忍心见其死去;听到它们哀叫,不忍心噉食其肉。
 
已故去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:“动物是我的朋友,我不吃我的朋友。”
 
美国当代著名行政学家约翰·默尔说:“人类的爱,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,他们就像阳光,出于同源,落于同地。”
 

慈心不杀亦是戒


   
佛陀所教断烦恼之修学体系,以“增上戒学”为入手处,禁止杀害一切生灵,因此慈心不杀是佛教中的重戒。
 
《大智度论》亦云:“佛说十不善道中,杀罪最在初。五戒中亦最在初。若人种种修诸福德,而无不杀生戒,则无所益。何以故?虽在富贵处生,势力豪强而无寿命,谁受此乐?以是故,
联系我们
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
普寿寺客堂电话:0350-3354537 13593225901
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 
普寿寺三加一
五台山文化书苑
她在丛中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