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《普贤行愿品》五十九
作者:admin
发布日期:2024-08-17
来源:本站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
我们继续学习《普贤行愿品》。今天接着来看第九大愿“恒顺众生”。
丑二、喻
经 文
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,若根得水,枝叶华果悉皆繁茂。
根据《行愿品亲闻记》所说,这句经文中的“旷野”,是指旷大的野外,没有人烟之处。这是用来比喻,生死旷野无依无靠。“沙碛”是说草木不生、百谷不长之地。喻显众生在生死道中,善根很难得以生长。沙碛之中虽然不生百谷苗稼,但有大树王的根伏藏于内,树根若能得到水的滋养,便可生长。这是比喻生死道中,众生本具的“大方广”自性,即菩提树根,若能灌以佛的大悲之水,枝叶华果都能生长。“枝”比喻慧,“叶”比喻定,“华”比喻菩萨的因地之行,“果”比喻菩提妙果。“大树王”,指一切众生的本觉智体。
接着来看法合的内容。
丑三、合四
寅一、正合法
经 文
生死旷野菩提树王,亦复如是。一切众生而为树根,诸佛菩萨而为华果,以大悲水饶益众生,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。
这段经文是正式的法合。《亲闻记》对此解释说:之所以把树根比喻为众生,是因为不观众生相,而观众生性的缘故。众生之性即是佛性,所以说众生性即是菩提性。经中说“诸佛菩萨而为华果”,这是因为佛菩萨也是由众生修行成就的。“饶益”就是利益。令众生知道自己有成佛的种性,进而依于佛的教法来修行,就是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”。众生的心性就是成佛的正因,比喻为树根。佛,比喻为树王。
寅二、重征释
经 文
何以故?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,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。
这是再次发起征问,并加以回答。因为自他本自不二,所以说利益众生即是利益自己。
寅三、反结成
经 文
是故菩提属于众生,若无众生,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。
此句是反向总结利益众生乃是成就佛道的根本。
寅四、结示令知
经 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