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院长 > 喃喃自语 
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六十四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23-02-07 来源:本站

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六十四 -- 2023.2.7.mp3

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


今天我们继续学习《备览》戒体门第一章的第一节——能领心相。


备览  资持云:“问:何不直示无作,而明心相者。答:能领之心,发体正要,独兹曲示,余并无文。若乃考得法之元由,决所受之成否,苟迷此旨,余复何言。或无记妄缘,或泛尔余善。一生罔象,毕世迟疑。无戒满洲,圣言有旨故兹提示,义不徒然。”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三



《备览》引《资持记》的文说,问:为什么不直接阐释无作戒体,而要在此说明能领纳戒体的心相呢?


回答:能领纳戒体的心相,是感发戒体的关键所在,唯独南山一宗的著作对此有详细的阐释,其余著述并无明文。至于想要考证了知得戒的元由,处断受戒成与不成,假如不了达这一要旨,其他的也就都谈不上了。


正受戒时,受戒的人或以无记心妄缘他境,或者泛泛生起与发戒无关的善念,由此导致一生没有戒体,对于是否得戒始终心存怀疑。圣言无戒者满阎浮提,所以在此特别提示受戒的人应当了达领纳戒体的心相,这样做并不是没有缘由的。


下面,来看第一章“戒体相状”的第二节:所发业体



备览  第二节 所发业体

2023.2.7-1.jpg



这一节旨在阐释说明受戒时所发的戒体。根据科判表显示,共分六项:一辨体多少,二立两解名,三依论出体,四显立正义,五先后相生,六无作多少。先来看第一项“辨体多少”。



联系我们
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
普寿寺客堂电话:0350-3354537 13593225901
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 
普寿寺三加一
五台山文化书苑
她在丛中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