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10.18(农历9.23)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四十八.mp3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
今天我们继续学习《备览》五戒下的第六项“作法差别”。来看第二支“正纳戒体”。
备览 第二支 正纳戒体
此支说明正式作法纳受五戒戒体。
备览 事钞云:“作法者,我某甲,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,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,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。三说 我某甲,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,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,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。三结”
资持释云:“词句分五。一陈己名。二归三宝,回向境界。三尽形等,显所期。文举尽寿,或一日夜,或月或年,随时自改。四为五戒者,正立誓也。且举满分,或一分二分,亦在临机。五如来等,结归正本也。以三宝名,通九十六种,后须显正,非同前滥,由此胜号,外道无故。如来者,乘如实道来成佛也。至真者,体悟无邪也。等正觉者,道同三世也。此实我归,余非敬者,故云是我世尊。前三归誓,正发戒缘,三法才竟,即纳戒体。后三归结,是嘱非体。”见事钞记卷三十九
首先,《备览》引《行事钞》的文,出示作法文句:我某甲,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,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(夷),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(三说)。
我某甲,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,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(夷),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(此亦三说,名为三结)。
《资持记》解释说:作法之词,共分五句:
一、“我某甲”:这是受者自称法名。
二、“归依佛、归依法、归依僧”:表明自己要归投依靠于三宝,回转趣向于殊胜的境。
三、“尽形寿”:彰显发愿受持五戒的时限。文中以尽形寿为例,实际作法,或有人受一日一夜,或受一月一年等,皆可随受者心意,改称不同时限。
四、“为五戒优婆塞”:此句是正式立下受持五戒的誓愿。文中暂以受持满分五戒为例,如果有人受一分、二分,也可临机随意改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