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10.11(农历9.16)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四十六.mp3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《备览》“五戒”下的第六项“作法差别”。 备览 事钞续云:“次为开广汝怀者,由尘沙戒法注汝身中,终不以报得身心而得容受。应发心作虚空器量身,方得受法界善法。故论云:若此戒法有形色者,当入汝身作天崩地裂之声。由是非色法故,令汝不觉。汝当发惊悚意,发上品殷重心。” 资持释云:“五蕴色心,宿因所感,故云报得。法既周广,劣报不容,必须运动方堪领纳,故云应发心等。虚空无边,身量亦等。心法相称,揽法归心,还依报得。” 我们来看《备览》的文。《行事钞》继续说道:其次,戒师要为你(求受戒之人)说法开拓心量。因为无量的尘沙戒法注入你的身心,现前的业报身心是无法容受的,所以你应当观想自己的身体如同虚空一般广大,这样才能得以容受法界善法。因此有论说:如果此戒法有形体色相,当注入你的身体时,就会发出天崩地裂般的响声。但由于戒法不是色法,所以你不会有所觉察。受戒时,你一定要警觉自己的身心,勇于发起上品殷重心。 《资持记》解释说:凡夫五蕴所成的色心,由宿世的业因所感,所以称为“报得身心”。戒法既然周遍广大,狭劣的报身不能容受,须通过观想才能领纳,所以钞文说“应发心作虚空器量身”。虚空广大无边,观想自己的身量等同虚空。能缘的心与法界的善法相称合,即可总揽无边的戒法归于自心,所以戒体还是要依于业报身心来纳受。 备览 事钞续云:“今为汝作法,此是如来所制。发得尘沙法界善法,注汝身心,汝须知之。” 资持云:“初则鼓令动转,次则举集在空,后则注入身心,领纳究竟。三法次第,各有所主。由心业力不思议故,随所施为,无非成遂。”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九 《行事钞》继续说:现在为你作法授五戒,这是如来金口所制的戒法。通过如法授受,可以感发尘沙量法界善法注入你的身心,这一点你应当了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