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院长 > 喃喃自语 
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三十四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22-08-09 来源:本站

2022.8.9(农历7.12)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三十四.mp3
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前面我们学习了《备览》归戒仪轨第一节“翻邪三归”的内容,今天接着来看“第二节五戒”。



备览  第二节  五戒

表(官网).png

这节主要介绍与授五戒相关的内容,共有七项一戒德高胜、二简人是非、三预习发戒、四叹功问相、五忏悔清净、六作法差别、七料简杂相。先来看第一项“戒德高胜”。



备览  第一项  戒德高胜 



这一项说明了戒法的功德高超殊胜。



备览  羯磨注云:“经云,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,尽于百年,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。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。


业疏释云:“初受戒时,已行三施尽众生界,故财有量不及此也。尽形不盗者,已施法界有情之财。言不杀者,已施法界有情无畏。即用戒法行己化他,即名法施遍众生界。财为局狭集散之法,能开烦惑恼害之门。戒法清澄,故绝斯事。”


济缘释疏云:“初总示。以初受时,立誓断恶,遍生境故。财法无畏施为三施。尽下二别列。不盗,不妄取即是施财。不杀,无侵恼即施无畏。此二自行,令他仿之,即法施也。财施济彼困穷,无畏令他安乐,此二即慈悲也。法施使彼开悟,即智慧也。三者既备,其胜可知。财下三通结。初句示财施局狭。一不具三施,二不徧生境。集下明财施生过。集则不免贪求,散则宁无取舍,得者则喜,不得则嗔,能开烦恼,故不及戒。”



联系我们
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
普寿寺客堂电话:0350-3354537 13593225901
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 
普寿寺三加一
五台山文化书苑
她在丛中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