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院长 > 喃喃自语 
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十二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22-04-27 来源:本站


2022.4.27(农历3.27)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十二.mp3

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


昨日学习《在家备览》,通过列出四句辨析了戒法与善法的范畴。今天来看第三支的内容,辨别遮戒与性戒的不同。

备览 第三支 遮性

第三支辨明遮戒与性戒。

我们先看《备览》的文。

备览 戒疏云:“明遮性者,由恶缘境,不可随说。以义收之,大分为二。”

《戒本疏》当中说,之所以要辨明遮性两义,是由于众生的恶心缘境广大,身口意三业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,不可尽说。现在约义收摄可分为两类,即遮恶和性恶

《地藏经》有讲:“南阎浮提众生,举止动念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。”虽然我们有意无意造作了无量的恶业,但佛从来没有、也永远不会舍弃我们,就像慈母永远不会舍弃她造恶的儿子一样。

讲一个小故事。

从前有个不孝的儿子,想把年迈的母亲弃舍到山林里。他一路走,母亲趴在他的背上,一路费劲地用树枝做标记

为了防止母亲沿着标记回来,他专挑弯曲偏僻的羊肠小道,把自己累得浑身是汗。最后,他实在走不动了,就把母亲往地上一放,狠狠地说:“走了这么远,看你还怎么回去!”

母亲低声说:“我做标记不是想自己回去,是怕你走不出山林会迷路啊,孩子!”

佛所制的戒法,正如母亲留给儿子走出山林的标记,能够引导众生永离险恶道,到达究竟的涅槃安稳处。

那么,什么是性恶呢?

备览 戒疏续云:“言性恶者,如十不善,体是违理,无论大圣制与不制,若作违行感得苦果,故言性恶。是故如来制戒防约。若不制者,业结三涂。不在人道,何能修善? 故因过制,从本恶以标名,禁性恶故名为性戒。”

行宗释云:“初释性义,性即是体。违理之恶从心而起,不由制有,故云无论等。是下合戒义,初叙须制,故下明立制。于本业上复增制罪,故云因制。应知性戒之言即业制双举也。”

《备览》的文解释说:说到性恶,如十不善业(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、贪、瞋、痴),体性都是违背世间常理的,无论佛制不制戒,一旦造作,就会遵循因果法则感招苦果,所以叫做性恶。如果佛不制戒防约,众生因为无明造作恶业,命终之后就会堕落三途(地狱、饿鬼、畜生)受苦。不能生到人道,又怎么能够借助于人身来修习善法呢?因此,佛陀因过制戒,并用所作的性恶来标名,目的在于禁断性恶,故称为性戒。

可见,“性戒”一名,同时标举出所对治的业行与佛立的制教。“性”表示性恶之业,“戒”表示佛立的制教。自佛制戒以后,对于受了佛戒的人来说,如果造作杀盗淫妄等性恶,就会在所得业道罪的基础上,增加一重违背佛制教的罪,也就是说会有双重过失。

要知道,佛制戒并不是为了约束众生,而是为了像保护独子罗睺罗那样来保护我们。因此,只有努力地学戒持戒,自行化他共成佛道,才能不负佛的悲心和重恩。

下面,再来看什么是遮恶。

联系我们
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
普寿寺客堂电话:0350-3354537 13593225901
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 
普寿寺三加一
五台山文化书苑
她在丛中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