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4.6(农历3.6)学习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八.mp3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上周我们学习了《在家备览》“示相彰名”的第一项“正示”。今天接着来看第二项“杂简”,也就是分别料简诸法之间的差异。
备览 第二项 杂简
第二项“杂简”分为三支:
第一支、化制:对比简别化教与制教的不同。
第二支、戒善:说明戒法与普通善法的差异。
第三支、遮性:认识了解什么是遮戒,什么是性戒。
先来学习第一支“化制”。
备览 第一支 化制
补充说明 化制者,化教制教。制教,亦云行教。戒疏摄教分齐中,虽以行教与制教别列,但此外钞疏及记中,皆行制二名互用,义盖可通。又戒疏虽局取三轮,但此外钞疏及记中,皆以化行或化制而分二教。资持云,如戒疏中,或约三轮、或约化行、或约化制、或约制听,彼取三轮,今用化行,随时用与,未须和会。
弘一律师首先用小字对题目中的“化制”二字加以说明。
“化制”指化教和制教。“制教”,也可以称为“行教”。宣祖在《戒本疏》当中,虽然列出了“行教”和“制教”两种不同的名称,但在祖师所著的《行事钞》与《羯磨疏》,以及灵芝律师所作的记文解释中,这两个名称是可以互用的。
又,在《戒本疏》当中,宣祖采用了“三轮”立教的方式。“三轮”,即神足轮、说法轮、忆念轮。但在此外的钞疏以及灵芝律师解释的记文当中,都是以“化行”或者“化制”分出二教的。
说到这里,大家会不会问:祖师为什么在自己的著述中说法都不统一呢?
灵芝律师在《资持记》中解释说,这只是祖师随于时节因缘取用不同而已,学者不必怀疑。
下面来看第一支“化制”二教的正文。
备览 业疏云:“自古详教,咸分两途。化教,则通被道俗,专开信解之门。行教,则局据出家,唯明修奉之务。”
济缘释云:“就文二教,对明两别。道俗出家,被机异也。信解修奉,立法异也。戒疏云:何名化教?开演化导,令识邪正,教本化人,令开慧解,本非对过而立斯教。言行教者,起必因过,随过制约。言唯持犯,事通止作,戒律一宗,局斯教矣。”
《业疏》就是《羯磨疏》的简称。《业疏》说,自古以来判释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时教,一般分为化、行二教。化教,可以同时加被于道俗二众,专为开启众生对于佛法的信心与慧解之门,出家在家七众弟子都可以学习修持;行教,则仅被于出家众,出示了出家五众(比丘、比丘尼、式叉摩那、沙弥、沙弥尼)应当遵奉修持的要务。
接下来,《济缘记》总结以上疏文的内容,概括解释了两点:
第一点,对比说明了化行二教的差别,主要讲到两个方面:
一、所被根机不同。化教被于“道俗”二众(出家五众、在家二众);行教专被“道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