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4.4(农历3.4)八自之自觉.mp3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今天,我们一起学习我的尼和尚所教诫的“八自”当中的最后一个“自”——自觉。自觉,可以理解为自我警觉、策励,无需他人督促。也就是说,自己能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,或者主动负责、履行义务。从深层次上讲,自觉是自己由于有所认识而觉悟,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觉醒。如《孔子家语》中云:“吾有三失,晚而自觉,悔之何及!”大意是说:我一生中有三大过失,到了晚年才觉察醒悟,后悔莫及啊!自觉,即觉悟自我本具之佛性,只要依于佛的教导,勤修戒定慧,都可以解脱成佛。自觉,简别于凡夫。因为凡夫沉迷,全不自觉,而佛则朗然大觉。觉他,简别于二乘。因为二乘自求出世,无兼利心,不能觉他。佛则大悲普度。觉行圆满,简别于菩萨。因为菩萨虽然自觉觉他,但无明未尽,觉行尚未圆满。而佛之觉行则达到究竟圆满。佛法博大精深,汪洋浩瀚,其核心旨趣首在“自觉”。只有自觉,方能觉他,继而觉行圆满。菩提就是觉悟、觉醒的意思。发菩提心就是要开发我们本具的佛性。大乘佛教的修行者,皆以成佛利益众生作为修行的最终目标,所以学佛要发菩提心。上梦下参老和尚曾开示说,“发菩提心”离不开三种心:第一是出离心,就是厌离世间,对世间不贪恋。第二是大悲心,一切众生不了知佛法,不能出离轮回,因此要生起大悲心,并且不能有爱见、染着。第三是般若心,没有智慧的大悲心不能普度一切,智慧就是般若心。其实这三种心并不是截然分开的,而是互相关联、相辅相成的。三心当中缺少了任何一个,都不是完整的发菩提心。◎
联系我们
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
普寿寺客堂电话:0350-3354537 13593225901